close

影片中很明顯的可以發現在其社會中嚴重的階級區分,
古代的人們是沒有所謂的平等觀念的,
遵循著弱肉強食的法則,
擁有力量、知識的人自然而然的在團體中有有了權力,
於是遊戲的規則就掌握在這些人的手上,為了保有自己擁有的權力,
所制定出來的規則當然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
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下,亞利安民族入主印度後,
便創造了階級森嚴的婆羅門教,裡面分成四大階級,
階級之間嚴禁通婚,這一禁,就禁到了今天。
片中主角那拉揚的爸爸認真的說了一句:
“婆羅門階級想和誰睡都行,被他們睡過的女人算是有福氣”
顯現出了階級制度對思想扼殺的極致。
在階級劃分的框架下,經過世代的流傳,
真意逐漸流逝,剩下的只有根植人心的遵從,
階級間的鴻溝逐漸形成,終於被統治的人民忘記自己曾經有過平等和自由。
所有的束縛看起來都水到渠成般的自然,
於是,
平等就消失了。
人在最初都是平等而自由的。
在最遠古的早期,人類散居在叢林中,
各自採果、獵撈維生,獨自對抗暴風和天敵,
為了更大的存活機率而聚集,彼此共同付出、共享成果,
這種利益共同團體擴大之後就成為了國家。
盧梭在民約論也有提到,
人民跟政府的關係其實不過就是契約,
彼此間應該是等價的,不應該有差別。
雖然我不清楚原先婆羅門教制定階級教義的時候是否是以統治者心態,
抑或是希望藉由區分階級來達到間接的平等,
但在眼前的是,
這個宗教已經成為政府最有力的靠山,
也束縛了人民的權力,
使得多數人無法得到應有的待遇。
究竟什麼是平等呢?階級完全一無可取嗎?
我認為不然。
表象齊頭式的平等是不夠的,
因為人在出生時,
在先天上就有各方面的不足,
有的人聰明有的人高壯;
也就是說人其實天生就是不平等的。
依遽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那些先天不夠好的人類應當被自然淘汰。
但這是野獸的做法,身而為人我們用什麼將自己與禽獸區別?
答案是理性和惻隱之心。
人們再看到同類受苦時會覺得難過,
就像是身邊的人都再歡笑時心情就不自覺的好了起來一樣自然,
這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我們不再是二足無毛的動物,
而是一個人。
人們希望能夠不讓其他的同類受到苦難,
因此需要平等的概念,
針對不同需要與層次的人,
重新將大家收集到的有限資源中一部分重新分配,
對先天弱勢者提供保障,
以抵抗弱肉強食的殘酷法則,
力求受益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能達到同一水平,
人人彼此互相尊重,
這就才算是接近實質的平等。
但反對者或許會提到:
平等是什麼?平等可以當飯吃?
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幫助這些人們渡過困難的,
是宗教
還是我們口口聲聲要求的平等?
我能力較強,所以掌握較多的資源是錯的嗎?
難道非要像共產國家才能說叫有平等?
那又是真正的平等嗎?
我認為,
隨著神話時代的褪去,
人文主義的興起,
人們在物質上要依靠的應該不再是神,而應該是另外一個人。
就算真的需要宗教,
也不應該用宗教為名劃分人的階級,
每個人都是有無限可能的,
不應當受到其他外力的牽絆。
平等是一種社會性的包容,
尊重每個個體獨立存在的尊嚴。
其實共產國家其實是一種無階級論的理想型態,
只是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
人是有慾望的動物。
理論說得再漂亮、制度訂立的再完備,
當沒有考慮到主體 "人"的時候,
都是沒有意義的。
或許是因為如此所以導致共產主義的全面失敗吧?
這個問題老子也有討論過,
他在道德經------小國寡民章提及: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裡面著重的並非物質方面的平等與享受而是重視心靈的平靜,
人心平靜了,
自然就沒有所謂的階級的差別,
或許,
從完善的人格心靈教育著手,
會比制度的規定更為有效。
從到現在印度仍有數千萬人堅守階級
就可以看出教育對人心的影響力是奪麼的深遠,
若能研擬出一套完善的教育,
將其在先進多元的地區施行,
再推廣到社界各地,
將會是人類之幸。
畢竟世界大同不僅只是中國人的理想,
更是全世界人的美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scar4959 的頭像
    oscar4959

    繭之心

    oscar49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