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一千兩百字的故事,謹以此記念一個鹿港小鎮的家庭。

「老師生日快樂!」一群年約四十的男男女女圍著一個六旬老翁高聲慶賀,老翁卻無暇搭理他們,兩眼直楞楞地看著遠方。眼神穿透了大廈的玻璃帷幕,穿透了整個大安區,穿進記憶的基隆港,穿進那滿是迷茫的風雨飄搖中……

1949年一月,人聲鼎沸混亂不堪的碼頭上,一陣嬰兒的哭聲響起,但隨即被淹沒。「這裡人生地不熟的,已經三個了,我們養不起第四個娃!」男人皺著眉頭對女人說,女人堅定的抱著嬰兒抬頭看著男人。「好罷,回頭把這白銀酒壺給典了,剩下的就走著瞧吧。」男人搖了搖頭,卻不生氣,因為妻子臉上的笑容讓他怒不起來。女人勉強地要站起:「明兒個就去南部找那劉課長,請他幫咱找份工作。」「得了,你先乖乖把月子坐足了再說!」男人笑笑。「你說該給他取個什麼名?」「陳顗。」

夫妻倆選擇在彰化一個海邊小鎮的邊緣定居,那兒有座大大的媽祖廟,香火鼎盛。陳顗喜歡在補破網之餘跟三個哥哥到處去找鄰家小孩串門子,鎮東鬥個蟋蟀,鎮西騎馬打仗;喜歡跟著母親在後院菜園裡忙進忙出,聽母親唱搖籃曲哄他入睡,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他唯獨不喜歡餓肚子,五個人的晚餐桌上永遠只有半尾紅燒魚和四碗蕃薯籤的日子讓他很苦惱,但看著父母和三個哥哥吃得很是開心,他也就笑笑沒抱怨。畢竟他們家窮是全鎮都知道的。他暗暗下定決心總有一天不要再過苦日子。

陳顗的童年結束得很早。因為九歲那年父親和三個哥哥出海後再也沒有回來,所以他開始跟著母親做些手工藝拿到媽祖廟前去賣。陳顗的手很巧,穿線、中國節、捏麵人、草炸猛樣樣都難不倒他。他做得手工藝很精細,很受到大家的喜愛。「你東西做得越小,將來的成就就會越大」,年過六十的陳顗永遠也忘不了當年母親的鼓舞。

二十五歲那年母親過去了,陳顗三個月痛哭之後決定要離開鹿港,到台北闖天下。這時候他的作品已經可以比一粒米還要小了。剛上台北的頭幾年,陳顗在民俗博物館工作。白天賣捏麵人,晚上用剩下的材料和繡花針繼續他那渺小的創作。某一天,一聲驚叫替陳顗人生的轉折拉開了序幕。巡視的館長瞪著那些他以為是霉菌的斑點,和專心捏著玩偶的陳顗,訝異得眼珠都要掉出來了。經由館長的轉介,很快那些斑點大的作品開始廣為流傳,一時間洛陽紙貴。應付不完的媒體、貴婦採購團不說,故宮、官邸、甚至英國王室都派專員來洽談合作事宜。陳顗搬進大房子,時常搭機往返中、歐兩地。他不再需要每天騎一小時的腳踏車上班,回家不用爬五層樓的階梯,不需要燒柴生火,不需要去河邊洗衣服,晚上不用買油點燈,不需要掛蚊帳,天冷有暖氣,酷暑有冷氣,簡直就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真的脫離了苦日子,陳顗卻總是高興不起來。除了專心致志在那細小的雕刻之外,其他的花花世界總是惹不起他一點點興趣。足跡橫跨世界各大國家,飛機讓他半天就到了地平線的另一端,他卻連一路上有些什麼景色都不知道,就這麼來往在一座又一座的辦公室之間。大魚大肉擺上了桌,他卻只惦記著冬天夜裡媽媽燒的半尾魚,和那又乾又澀的蕃薯籤。前些日子朋友介紹給他一個「新科技」,一個黑色大盒子叫電話,說是可以隨時和他想見的人說說話。那天他靜靜的等了一下午,卻等不到三個哥哥們的笑聲。「科技也不是樣樣都這麼神奇」他默默的想。倒也不是陳顗愛說話,但自從電話住進家門後,電話好像怎麼也接不完。每個人都有無比重要的事急著要找他。那他自己的生活呢?原來那個什麼都少得可憐的年代,卻是最富裕的時光……


「老師您還好嗎?」焦急的詢問打斷了陳顗的思緒,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時間不早了,你們都早點回去陪家人吧。」他轉身向書房走去。「老師我們沒關係,從這兒開車回去幾十分鐘很方便的!」


「方便,並不是快樂阿……」



陳顗若有所思的說著,關上身後的房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scar4959 的頭像
    oscar4959

    繭之心

    oscar49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