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於政大20101006首頁 【校訊記者羅皓恩報導】政治系副教授郭立民不續聘案,近日引發社會各界討論,校長吳思華5日與學生會幹部座談會上重申,教學與研究都很重要,現在大學角色除了要傳播知識,也要能創造知識。至於教學不力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會主動積極協助,各學院也都會介入輔導。 大學教師肩負教學、研究和服務角色,然而各任務間如何平衡?教學特優教師仍然必須兼顧研究,但研究績優教師是否一定教學優良?校長與學生會座談會上,多位學生代表擔憂,在現行教師基本績效評量辦法架構下,將讓研究變成主流價值,甚至研究好但教學表現不好的教師,卻無退場機制。 對此,吳思華表示,從過去到現在,政大的確沒有任何老師因為研究成績好但教學不力被解聘,但政大也是少數會公布老師教學評量成績的學校,目的就是希望提醒老師重視教學。只是考量現行教學評量調查信度與效度問題,甚至也有教學口碑不佳老師,但是選課人數卻沒有減少,因此還無法單純以教學評量成績解聘老師。 前學生議會議長徐悅恆建議,由學生會蒐集意見,條列教學不佳教師名單,吳思華也很支持,承諾學校會認真考慮輔導。目前類似這樣個案,各學院長都會主動約詢老師瞭解狀況,教學發展中心也提供各種資源,協助老師改善教學技巧。 至於郭老師續聘爭議引發教學和研究分流議題,吳思華回應,因為研究工作與教學的本質上並無矛盾,目前多數老師並不贊成分流,但包括外語學院、傳播學院等特殊領域已經形成共識、設置技術教師。各院是否也要推動分流,可以由各院討論。 對於現行三級教評會中都沒有學生代表,質疑學校決定老師聘任案時不重視學生意見。吳思華解釋,制度的立法和執行,應該分開看待,制度經過會議充分討論、完成立法後,不論誰來執行,應該都是相同的結果。依照目前相關規定,校長本人也不出席校教評會,加上所有過程都有補救管道,外界應相信教評會的決定。 從教學研究權重問題,引發學校發展定位方向,吳思華說,政大過去五年淨增加72位老師、過去兩年新開300學分課程,顯示學校重視教學,但另一方面,政大一直都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大學,當科技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政大也沒有權利逃避責任,必須鼓勵老師多做研究、帶領社會前瞻發展,期待教學與研究都能邁向頂尖。
-------------------------------------------------------------
拜託你們不想做就不要再說屁話。
這就是受過嚴格的廢話訓練的傑出學長示範
承諾一堆空洞的廢話
等於什麼都沒有承諾
這種反省態度真是讓人太看不起了。
- Oct 06 Wed 2010 15:26
濕說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